
NEWS
最新消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公开征求意见
- 分类:最新消息
- 作者:华讯知识产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8 10: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2022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信用法”),相关部门提出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 信用法一共分为11个章节,共110个法律条款,涉及行政事务、市场商务活动、司法公信建设、信用信息管理、社会征信监管等多个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拟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其他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政务诚信建设,信用法强调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发挥在信用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行政机关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公务员应当提高诚信履职意识,同时,信用法对政务诚信建设重点领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二、商务诚信建设,信用法规定各类市场主体应当在经济活动中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市场活动进行信用监管;三、社会诚信建设,信用法明确相关部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应当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调主管部门应当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人事、科研活动、文化旅游、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互联网多个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四、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可以适用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公共服务便利措施,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向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措施。 信用法是一部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的重磅法律,与公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11月14日至2022年12月14日,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提出意见建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公开征求意见
【概要描述】
2022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信用法”),相关部门提出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
信用法一共分为11个章节,共110个法律条款,涉及行政事务、市场商务活动、司法公信建设、信用信息管理、社会征信监管等多个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拟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其他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政务诚信建设,信用法强调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发挥在信用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行政机关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公务员应当提高诚信履职意识,同时,信用法对政务诚信建设重点领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二、商务诚信建设,信用法规定各类市场主体应当在经济活动中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市场活动进行信用监管;三、社会诚信建设,信用法明确相关部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应当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调主管部门应当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人事、科研活动、文化旅游、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互联网多个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四、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可以适用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公共服务便利措施,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向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措施。
信用法是一部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的重磅法律,与公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11月14日至2022年12月14日,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提出意见建议。
- 分类:最新消息
- 作者:华讯知识产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11-18 10:50
- 访问量:
2022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信用法”),相关部门提出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为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
信用法一共分为11个章节,共110个法律条款,涉及行政事务、市场商务活动、司法公信建设、信用信息管理、社会征信监管等多个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拟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其他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政务诚信建设,信用法强调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发挥在信用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行政机关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公务员应当提高诚信履职意识,同时,信用法对政务诚信建设重点领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二、商务诚信建设,信用法规定各类市场主体应当在经济活动中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并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市场活动进行信用监管;三、社会诚信建设,信用法明确相关部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应当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调主管部门应当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人事、科研活动、文化旅游、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互联网多个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四、褒扬诚信与惩戒失信,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可以适用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公共服务便利措施,鼓励其他组织和个人依法依规向信用状况良好的信用信息主体提供便利和优惠措施。
信用法是一部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的重磅法律,与公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11月14日至2022年12月14日,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提出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