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最新消息
最高院发布有关人身保护令案件的规定
- 分类:最新消息
- 作者:华讯知识产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10 13:1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202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范围并细化了裁决规则,加强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权益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源自于英美法系国家,是一种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民事法律救济措施。2016年3月,我国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由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发出的,包括禁止施暴令、禁止接触令和迁出令等。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创设的重要制度,也是该法的核心内容。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0917份,有效保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虽然人身保护令在反家庭暴力浪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制度机制和法律适用的不足,是制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有效发挥的瓶颈。 最高人民通过多方面的调研,通过发布《规定》清除了人身保护令在受理、作出程序中的各种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不以离婚等民事诉讼程序为前提。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在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二、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规定》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三、明确证据形式及证据标准。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是,实践中,当事人往往难以举证。《规定》列举当事人的陈述、医疗记录等十种证据形式,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同时,《规定》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了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四、加大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的惩治力度。《规定》将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本身纳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规定》立足于中国惩治家暴的司法实践,回应了社会关切问题。相信其出台与施行必将成为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力量、让崇尚文明、反对暴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全体社会的良好风尚。
最高院发布有关人身保护令案件的规定
【概要描述】
202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范围并细化了裁决规则,加强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权益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源自于英美法系国家,是一种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民事法律救济措施。2016年3月,我国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由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发出的,包括禁止施暴令、禁止接触令和迁出令等。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创设的重要制度,也是该法的核心内容。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0917份,有效保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虽然人身保护令在反家庭暴力浪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制度机制和法律适用的不足,是制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有效发挥的瓶颈。
最高人民通过多方面的调研,通过发布《规定》清除了人身保护令在受理、作出程序中的各种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不以离婚等民事诉讼程序为前提。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在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二、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规定》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三、明确证据形式及证据标准。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是,实践中,当事人往往难以举证。《规定》列举当事人的陈述、医疗记录等十种证据形式,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同时,《规定》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了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四、加大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的惩治力度。《规定》将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本身纳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规定》立足于中国惩治家暴的司法实践,回应了社会关切问题。相信其出台与施行必将成为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力量、让崇尚文明、反对暴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全体社会的良好风尚。
- 分类:最新消息
- 作者:华讯知识产权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10 13:18
- 访问量:
202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范围并细化了裁决规则,加强了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权益保护。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源自于英美法系国家,是一种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民事法律救济措施。2016年3月,我国制定了《反家庭暴力法》,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是由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发出的,包括禁止施暴令、禁止接触令和迁出令等。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创设的重要制度,也是该法的核心内容。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0917份,有效保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虽然人身保护令在反家庭暴力浪潮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制度机制和法律适用的不足,是制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有效发挥的瓶颈。
最高人民通过多方面的调研,通过发布《规定》清除了人身保护令在受理、作出程序中的各种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不以离婚等民事诉讼程序为前提。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在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二、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规定》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从而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三、明确证据形式及证据标准。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是,实践中,当事人往往难以举证。《规定》列举当事人的陈述、医疗记录等十种证据形式,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同时,《规定》明确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证明标准是“较大可能性”,而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减轻了当事人的举证负担。四、加大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的惩治力度。《规定》将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行为本身纳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适用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规定》立足于中国惩治家暴的司法实践,回应了社会关切问题。相信其出台与施行必将成为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力量、让崇尚文明、反对暴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全体社会的良好风尚。




